《人类简史》:为何历史从无正义
在人类的历史上,总是不断有人为追求公平、正义等不断奋斗,然而以色列天才历史学家尤瓦尔·赫拉利在他的畅销书《人类简史》中却专门安排了一个章节——历史从无正义。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历史学家,他要给大家揭示这个残酷的真相呢?为何历史从无正义?
1、虚构的想象构建出三六九等的阶级
在农业革命后的几千年历史中,人类创出了由想象构建的秩序、发明了文字,以此来弥补人类基因中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的不足,来维系人类生活的合作网络。然而,网络背后那些想象的秩序既不中立也不公平,这些秩序总是会对人做出无中生有的分类,并且安排出上下等级。上等人享有种种特权,下等人永远被歧视和压迫。
比如:《汉谟拉比法典》就将社会分成三等人:上等人、平民以及奴隶,上等人养尊处优,占尽一切好处;平民只能捡上等人剩下的东西;奴隶抱怨几句就要吃苦头了。就连把人人平等喊得震天响的美国的《独立宣言》其实还是把人分成了上下等级。
首先,《独立宣言》区分了男女,男性从中得利,而女性依旧不能享受同样的权利。其次《独立宣言》区分了白人、黑人和印第安人,白人享有自由独立,黑人和印第安人依旧受着歧视。当时,许多黑人奴隶主也在《独立宣言》上签了名,然而并没有释放奴隶,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言行不一。最后,《独立宣言》还区分了贫富之间的阶级,在当时的富人看来,所谓的“平等”指的只有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这件事,而与失业救济、教育普及或健康保险无关。
然而,以上所有的区别,不管是自由人/奴隶,白人/黑人,富人/穷人,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构建出来的。
2、印度种姓制度:开始于历史上的偶然
事实上,阶级制度开始多半只是因为历史上的偶发意外,随着某部分群体取得既得利益之后,经过不断的改良发展才形成现在的样子。以印度种姓制度为例,根据学者推测,印度种姓制度形成与大约公元3000年前,雅利安人入侵印度、征服当地居民。
入侵者建立了阶级森严的社会,可想而知,他们占据的是最上等的位置(祭司和战士),而当地人只能做仆人或奴隶。入侵者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,因此很担心失去他们的特权地位和独特身份。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,他们就将所有人民依种姓分类,各自需要担任特定的职业或者在社会上有具体的作用,也有不同的法律地位、特权和义务。不同种姓之间不仅不能有社交往来、不能结婚,甚至连一起吃饭也被严格禁止,而这一切除了法律加以规定,还成了宗教神话和仪式的重要部分。
虽然现代人印度人早已忘记了雅利安人入侵事件,但仍然相信着种姓制度,随着时间的流逝,现在种姓也发展出许多副种姓,原本的4个种姓,现在已经变成了3000多个迦缔。但是整个种姓系统的基本原则仍然相同,每个人出生就属于特定的阶级。
3、由想象虚构的阶级被包装成自然的结果
诚然,我们知道所有的阶级不过是由于想象虚构出来的,但是,历史告诉我们,每一种由想象构建的阶级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,而会强调这是自然的结果,必然的结果。
赞同奴隶制度的人就认为这是自然现象,并不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制度,他们会说:为人为奴是神所决定的;奴隶有奴隶的本质,而自由人有自由人的本质,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,只是本质的体现。
对于白人至上主义者来说,他会告诉你不同种族之间本来就有生物学上的差异,比如白人的血液或者基因就有什么特殊之物,让他们天生更聪明、更有道德感、更加勤奋。
赞同种姓制度的印度教信徒则相信,是宇宙的力量划分了种姓阶级。根据著名的婆罗教神话,诸神是是以原人普洛沙的身体创造了这个世界:他的眼睛化成太阳,他的大脑化成月亮,他的口化成了婆罗门,他的手化成了刹帝利,他的大腿化成了吠舍,而他的小腿则化成了首陀罗,如果相信这种说法,那么婆罗门和首陀罗的社会地位差异就再自然不过,就像太阳和月亮本来就该有所不同。
就连中国古代《风俗通》也记载女娲开天辟地时造人,一开始用黄土仔细捏,但后来没有时间余力,就用绳子泡在土里再拉起来,飞起的泥点也化成一个一个的人,于是“富贵者,黄土人;贫贱者,引绳人也。”
但是,这些区别不过是人类想象的产品罢了。一切都是人类的法律和规范,才让某些人变成奴隶,某些人变成主人。
奇怪的是,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自己社会的阶级是自然的,而其他社会的阶级分法实在是荒谬和虚假。现代的西方人都种族制度嗤之以鼻,但如果说的是贫富阶级有钱人住独立、豪华的别墅,就读专为有钱人提供的私立名校,进到专为有钱人提供的高档医疗机构,却似乎再天经地义不过。我们总是认为社会在进步,殊不知,阶级永远存在,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而已。
4、社会阶级如何影响公平
虽然,天生的能力可能影响社会阶级差异,但是人的人的能力和性格还是会受到想象阶级的影响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一是大多数的能力需要培养和发展,就算某个人天生就有某种才能,如果不经过积极培养,通常也就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。但是这些机会绝非人人平等,常常都是要看他们在想象构建的社会阶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。第二,就算身处不同的阶级的人发展出了完全一样的能力,因为他们面对的游戏规则不同,最后结果也可能天差地别。
举例来说,在美国,有4个人都有完全相同的商业头脑,但4个人分别是银行家的儿子,纽约州长的儿子,贫穷黑人的儿子,普通白人的儿子,他们致富的概率仍然大不相同。这场经济的游戏,其实早就被种种法律限制和潜规则束缚住了手脚,根本不知道公平在哪里。
5、恶性循环:某个偶然历史事件,成了僵化的社会制度常规
在16世纪到18世纪,欧洲人从事的黑奴贸易使美洲的新兴社会出现了另一个种姓阶级:欧洲白人的统治阶级和非洲黑人的奴隶阶级。欧洲白种人为了持续征服黑人,保持自己的利益,维持虔诚、公正、客观的形象。于是就利用种种宗教和科学的虚构故事来找借口。神学家声称非洲人是诺亚的儿子含的后代,而诺亚曾诅咒含的后代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,生物学家声称黑人不如白人聪明,道德感也发展较差,医生也声称,黑人居住环境肮脏,会传播疾病。
后来,奴隶制在美洲大陆被废止,黑奴获取了自由,然而,过去作为蓄奴借口的虚构种族故事却挥之不去,于是,这一切形成了一个自为因果、不断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,经过两个世纪的奴役,大多数黑人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白人。
他们得到良好教育和工作的机会远远低于白人,等到他们的孩子出生了,依旧面临一样的问题:家境贫寒,教育缺失。你可能会认为,随着时间的过去,黑人能够证明自己和白人一样能干、干净、守法。但是情况却相反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偏见只会越来越深。
正由于所有最好的工作在白人手上,人们更容易相信黑人确实低人一等,于是黑人被困在这个恶性循环里,他们申请不到白领的工作,是因为别人以为他们笨,但证明他们笨的,又是因为白领中很少有黑人。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持续几百年甚至几千年,让原本历史偶发事件形成的阶级制度变得根深蒂固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歧视常常只是加剧而不是改善,富者越富,贫者越贫。历史上过去的受害者,很可能会再次受害,而历史上过去的特权分子,他们的特权也可能依然存在。
6、总结
为何历史从无正义?是因为无论哪个历史阶段,总是存在着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阶级,而且被包装成自然、必然的结果,阶级的存在则是维护着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,哪怕是由于偶发原因形成的阶级,也会形成糟糕的恶性循环,难以打破。